尊龙凯时

當前位置:尊龙凯时 » 黨建文化 » 學習園地

植保所植保所核心價值觀教育活動

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爲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爲習慣


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內核,体现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根本性质和基本特征,反映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高度凝练和集中表达。

 黨的十八大以來,中央高度重視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習近平總書記多次作出重要論述、提出明確要求。中央政治局圍繞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進行集體學習。中辦下發《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黨中央的高度重視和有力部署,爲加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實踐指明了努力方向,提供了重要遵循。

 201710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複興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爲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爲習慣。

  一、概念內涵

  党的十八大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是国家层面的價值目標,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社會層面的價值取向,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個人層面的價值准則,這24個字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基本內容。

 "富強、民主、文明、和諧",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建设目标,也是从價值目標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居于最高层次,对其他层次的价值理念具有统领作用。富强即国富民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经济建设的应然状态,是中华民族梦寐以求的美好夙愿,也是国家繁荣昌盛、人民幸福安康的物质基础。民主是人类社会的美好诉求。我们追求的民主是人民民主,其实质和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它是社会主义的生命,也是创造人民美好幸福生活的政治保障。文明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也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重要特征。它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文化建设的应有状态,是对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的概括,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複興的重要支撐。和諧是中國傳統文化的基本理念,集中體現了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的生動局面。它是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在社會建設領域的價值訴求,是經濟社會和諧穩定、持續健康發展的重要保證。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是对美好社会的生动表述,也是从社会层面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基本理念的凝练。它反映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属性,是我们党矢志不渝、长期实践的核心价值理念。自由是指人的意志自由、存在和发展的自由,是人类社会的美好向往,也是馬克思主義追求的社会價值目標。平等指的是公民在法律面前的一律平等,其價值取向是不断实现实质平等。它要求尊重和保障人权,人人依法享有平等参與、平等发展的权利。公正即社会公平和正义,它以人的解放、人的自由平等权利的获得为前提,是国家、社会应然的根本价值理念。法治是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依法治国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基本要求。它通过法制建设来维护和保障公民的根本利益,是实现自由平等、公平正义的制度保证。

 "愛國、敬業、誠信、友善",是公民基本道德規範,是從個人行爲層面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基本理念的凝練。它覆蓋社會道德生活的各個領域,是公民必須恪守的基本道德准則,也是評價公民道德行爲選擇的基本價值標准。愛國是基于個人對自己祖國依賴關系的深厚情感,也是調節個人與祖國關系的行爲准則。它同社會主義緊密結合在一起,要求人們以振興中華爲己任,促進民族團結、維護祖國統一、自覺報效祖國。敬業是對公民職業行爲准則的價值評價,要求公民忠于職守,克己奉公,服務人民,服務社會,充分體現了社會主義職業精神。誠信即誠實守信,是人類社會千百年傳承下來的道德傳統,也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重點內容,它強調誠實勞動、信守承諾、誠懇待人。友善強調公民之間應互相尊重、互相關心、互相幫助,和睦友好,努力形成社會主義的新型人際關系。

 二、發展曆程

 新中國的建立,確立了以社會主義基本政治制度、基本經濟制度的确立和以馬克思主義为指导思想的社会主义意识形态,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设奠定了政治前提、物质基础和文化条件。改革開放以来,我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建设不断进行新的探索,提出了从建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到以"三個倡導"爲內容,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重要論斷和戰略任務。

 1978年12月,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重新恢複和確立了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堅持把馬克思主義改革開放和我國社會主義建設偉大實踐相結合,科學繼承了毛澤東思想,創立了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等馬克思主義中国化最新成果,馬克思主義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不断巩固。

 2006年3月,我黨提出了"八榮八恥"的社會主義榮辱觀,繼承和發展了我們黨關于社會主義思想道德建設褒榮貶恥、我國古代的"知恥"文化傳統,同時又賦予了新的時代內涵,深化了我們黨對社會主義道德建設規律的認識。

 2006年10月,黨的十六屆六中全會第一次明確提出了"建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重大命题和战略任务,明确提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内容,并指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的內核。学界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概括开始深入探讨。

 2007年10月,黨的十七大進一步指出了"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

 2011年10月,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强调,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興國之魂",建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是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根本任务。提炼和概括出简明扼要、便于传播践行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建设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具有重要意义。

 2012年11月,中共十八大報告明確提出"三個倡導",即"倡導富強、民主、文明、和諧,倡導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導愛國、敬業、誠信、友善,積極培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是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最新概括。

 2013年12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印發《關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意見》,明確提出,以"三個倡導"为基本内容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要求相契合,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人类文明优秀成果相承接,是我们党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作出的重要论断。

 2017年1018日,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以培养担当民族複興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創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社會發展各方面,轉化爲人們的情感認同和行爲習慣。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结合时代要求继承创新,让中华文化展现出永久魅力和时代风采。

 2018年311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憲法修正案,將"國家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德"修改爲"國家倡導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倡愛祖國、愛人民、愛勞動、愛科學、愛社會主義的公德"。

 三、價值意義

 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開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于巩固馬克思主義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全党全国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杂诖俳说娜娣⒄、引领社会全面进步,对于集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複興中国梦的强大正能量,具有重要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

 从适应国内国际大局深刻变化看,我国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在前所未有的改革、发展和开放进程中,各种价值观念和社会思潮纷繁复杂。国际敌对势力正在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图谋,思想文化领域是他们长期渗透的重点领域。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開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思想意识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迫切需要我们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扩大主流价值观念的影响力,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

 從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要求看,培育和弘揚核心價值觀,有效整合社會意識,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方面。全面深化改革,完善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必須解決好價值體系問題,加快構建充分反映中國特色、民族特性、時代特征的價值體系,在全社會大力培育和弘揚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提高整合社會思想文化和價值觀念的能力,掌握價值觀念領域的主動權、主導權、話語權,引導人們堅定不移地走中國道路。

 從提升民族和人民的精神境界看,核心價值觀是精神支柱,是行動向導,對豐富人們的精神世界、建設民族精神家園,具有基礎性、決定性作用。一個人、一個民族能不能把握好自己,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核心價值觀的引領。發展起來的當代中國,更加向往美好的精神生活,更加需要強大的價值支撐。要振奮起人們的精氣神、增強全民族的精神紐帶,必須積極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鑄就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中國精神。

 从实现民族複興中国梦的宏伟目标看,核心价值观是一个国家的重要稳定器,构建具有强大凝聚力感召力的核心价值观,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关系国家长治久安。实现"兩個一百年"的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複興的中国梦,必须有广泛的价值共识和共同的价值追求。这就要求我们持续加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和核心价值观建设,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凝聚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複興的中国力量。

 四、基本原則

 堅持以人爲本,尊重群衆主體地位,關注人們利益訴求和價值願望,促進人的全面發展;堅持以理想信念爲核心,抓住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這個總開關,在全社會牢固樹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共同理想,著力鑄牢人們的精神支柱;坚持联系实际,区分层次和对象,加强分类指导,找准與人们思想的共鸣点、與群众利益的交汇点,做到贴近性、对象化、接地气;坚持改进创新,善于运用群众喜闻乐见的方式,搭建群众便于参與的平台,开辟群众乐于参與的渠道,积极推进理念创新、手段创新和基层工作创新,增强工作的吸引力感染力

五、踐行路徑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和习近平同志系列讲话精神,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一主题,紧紧围绕实现中华民族伟大複興中国梦这一目标,紧紧围绕"三個倡導"這一基本內容,注重宣傳教育、示範引領、實踐養成相統一,注重政策保障、制度規範、法律約束相銜接,使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人們生産生活和精神世界,激勵全體人民爲奪取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勝利而不懈奮鬥。

一方面,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从小抓起、从学校抓起。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围绕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纳入国民教育总体规划,贯穿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技术教育、成人教育各领域,落实到教育教学和管理服务各环节,覆盖到所有学:褪芙逃,形成课堂教学、社会实践、校园文化多位一体的育人平台,不断完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形成爱学习、爱劳动、爱祖国活动的有效形式和长效机制,努力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适应青少年身心特点和成长规律,深化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大中小学有效衔接的德育课程体系和教材体系,创新中小学德育课和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育教学,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完善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教育网络,引导广大家庭和社会各方面主动配合学校教育,以良好的家庭氛围和社会风气巩固学校教育成果,形成家庭、社会與学校携手育人的强大合力。

拓展青少年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有效途徑。注重發揮社會實踐的養成作用,完善實踐教育教學體系,開發實踐課程和活動課程,加強實踐育人基地建設,打造大學生校外實踐教育基地、高職實訓基地、青少年社會實踐活動基地,組織青少年參加力所能及的生産勞動和愛心公益活動、益德益智的科研發明和創新創造活動、形式多樣的志願服務和勤工儉學活動。注重發揮校園文化的熏陶作用,加強學校報刊、廣播電視、網絡建設,完善校園文化活動設施,重視校園人文環境培育和周邊環境整治,建設體現社會主義特點、時代特征、學校特色的校園文化。

建设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教师队伍。实施师德师风建设工程,坚持师德为上,完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健全教师任职资格准入制度,將师德表现作为教师考核、聘任和评价的首要内容,形成师德师风建设长效机制。着重抓好学校党政干部和共青团干部,思想品德课、思想政治理论课和哲学社会科学课教师,辅导员和班主任队伍建设。引导广大教师自觉增强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学为人师、行为世范,做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

另一方面,把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落實到經濟發展實踐和社會治理中。

确立经济发展目标和发展规划,出台经济社会政策和重大改革措施,开展各项生产经营活动,要遵循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求,做到讲社会责任、讲社会效益,讲守法经营、讲公平竞争、讲诚信守约,形成有利于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良好政策导向、利益机制和社会环境。與人们生产生活和现实利益密切相关的具体政策措施,要注重经济行为和价值导向有机统一,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有机统一,实现市场经济和道德建设良性互动。建立完善相应的政策评估和纠偏机制,防止出现具体政策措施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背离的现象。

法律法規是推廣社會主流價值的重要保證。要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貫徹到依法治國、依法執政、依法行政實踐中,落實到立法、執法、司法、普法和依法治理各個方面,用法律的權威來增強人們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自覺性。厲行法治,嚴格執法,公正司法,捍衛憲法和法律尊嚴,維護社會公平正義。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培育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弘揚社會主義法治精神,增強全社會學法尊法守法用法意識。注重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相關要求上升爲具體法律規定,充分發揮法律的規範、引導、保障、促進作用,形成有利于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的良好法治環境。

要把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社会治理的重要内容,融入制度建设和治理工作中,形成科学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利益协调机制、矛盾调处机制、权益保障机制,最大限度增进社会和谐。创新社会治理,完善激励机制,褒奖善行义举,实现治理效能與道德提升相互促进,形成好人好报、恩将德报的正向效应。完善市民公约、村规民约、学生守则、行业规范,强化规章制度实施力度,在日常治理中鲜明彰显社会主流价值,使正确行为得到鼓励、错误行为受到谴责。